南和县一中向一流学校迈进
发表于2008-6-19 [转发给好友] [我要评论]
来源: 点击次数:14914 |
|
|
河北省南和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五十多年来,南和一中曾几度辉煌,声誉远扬,闻名省内外。但在当今市场经济中,一中面临着严峻挑战。 2004年3月8日,通过公开竞选,范家英从19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南和一中历史上第13任校长。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中教育发展形势,面对县委、县政府的信任和支持,面对全县人民的关注和期盼,他深感肩上担子重大。上任伊始,在县教文体局支持下,他大胆任用在一中威信高、能力强、有经验、有魄力的中青年骨干,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调整和充实了学校中层领导。新领导班子深入班级搞调研,大刀阔斧抓教改,“严、实、细、恒”抓管理,立足实际抓特色,不到一年时间,南和一中教学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教学成绩有了较大提高,该校连续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实绩突出单位”,被邢台市委授予“电化教育试点学校”、“文明单位”,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河北省文明单位”,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河北省优秀会考考点”。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南和一中为什么能出现如此迅猛发展的势头呢?下面,让我们细细解读一个县级高中的教育蓝本。 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 范家英校长毕业于师范院校,二十岁就担任了县二中教导处副主任,他谙熟教育理论,对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情感。记得在公开竞聘校长时,当主考官问已身为正科级乡党委书记的范家英为什么还要参加县一中校长竞选时,他说:“我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我喜欢挑战!”上任后,他就在思考着一个教育教学的大问题,一个决定学校精神面貌和发展前途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未来将南和一中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范家英校长曾担任过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乡党委书记,立足点高,眼界开阔,他亲自到市内外先进学校实地考察,还通过网络吸取省内外、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先进理念和名校办学经验,并广泛征求学校其他领导及全校教工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慎重、深入、认真地探讨,形成了切合一中客观实际的“三步走”战略目标:⑴一年内尽快使学校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⑵三年内达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量化责任目标;⑶再用三至五年把一中建设成全市一流、全省知名的学校。 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学校从管理创新、激发竞争入手,实行校级领导包级制度,即按年级分成三个级部,各年级、各学科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各级部均由一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主管副校长负总责,级部主任竞争上岗,教师配用权下放给级部,原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后勤处由原来的管理职能转变成协调服务职能,从而形成了一个以级部为龙头、以竞争为特色、以目标为责任、以求实为目的的科学管理体制。 该校对全体教工实行效绩考核制,将每人工作量化为百分制,实行日记录、周汇总、月公布的效绩与效益挂钩制。全校自上而下,分层负责,层层考核。在教工日常行为方面,南和一中非常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和熏陶作用,特制定了《南和一中教职工行为规范》。该规定要求广大教工仪表端庄,自然朴素;谈吐文雅,举止文明;自爱守信,作风正派;爱生如子,热情宽厚。许多教师都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模范。一中名师白书申、霍聚元就是这样的教师,他们虽然年近退休,但激情不退,勤恳不减,老当益壮,意志弥坚。他们连年带高三毕业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虽一次次把家里的事丢下了,虽一次次把自己累病了,但,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个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喜上眉梢时,他们一向严肃而紧张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南和一中的教师就是这样拼劲地工作着,无私地奉献着,幸福地收获着。 浓厚热烈的教研氛围 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南和一中始终坚持“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和发展规划。他们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一中实际,探索出了以“任务驱动型教学”和“学案制教学”为双翼的教学新路子。促进了“发展整体素质,为学生终生学习发展奠基”教学目标的实施。在教学关系上,努力践行“民主、合作、探究、互动”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主动、生动、活泼,促进学生构建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内化、转化、升华”为主;在教学环境上,努力开创“和谐、愉悦、共振”的人文氛围。 “教研之花处处开,枝枝红杏争春来”。南和一中英语组申请的、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批准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高中阶段)试验研究”已进入验收阶段。两年来,围绕这一国家课题,广大英语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撰写并发表了20多篇论文,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语文组的“河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读写教学模式探讨”、理化组的课题“诱导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正深入开展。2005年12月16日,南和一中与北京师范大学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签订协议,标志着南和一中已经正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校本培训基地,这又为一中师资培训和教学改革添了一把火。 “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2005年,南和县的财政收入仅3000万元,但县委、县政府毅然决定投资7000万元实施一中整体搬迁,谱写了一曲“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的奋进之歌。一中搬迁,可以说倾全县之力,全县各单位都为一中建设献计出力,全县每一个干部职工都为一中建设捐资助学。县委书记李全保亲自担任新一中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专项调度会,多次研究新一中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运作;县长戎志学多次深入工地指导工作。“踏平坎坷成大道。”克服了重重困难,南和一中新校区建设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不但有效地控制了南和生源外流,还吸引了周边县市的诸多学子到一中学习成才。 跨越式发展的南和一中,将在三年内建成假山、喷泉、凉亭,把一中打造成花园式学校;将建成三栋教职工公寓楼,高标准的塑胶跑道,现代化的体育馆。在学校管理方面,以依法治校为指针,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规范级部管理,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在教学教研上,将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逐步推进电化教学,大力实施名师工程,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杨伟)
|
|
|
|
|
|
|